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提案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33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4-28

民进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小县大城”试点工作的建议》(第0331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交办的“四大任务”之一。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六个区”的目标,部署加快推进以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委六届六次全会进一步部署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为牵引,加快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聚力打造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标志性成果。市发展改革委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牵头开展“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经市政府同意,确定7个“小县大城”试点区县、14个“强镇带村”试点镇,推动试点镇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权益退出的制度通道,发挥好小城镇服务“三农”作用,探索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路径。

总体上,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7个试点区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02%、同比增加0.7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增幅0.27个百分点。在产城融合、以工促农方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铜梁区推广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巴岳农庄”模式,4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27%;梁平区开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区试点,完成农村产权交易330余宗,累计带动农户增收超过1亿元;开州区建成百万头生猪、百万亩经作“双百万”优质原料基地,农业生态集群综合产值达238亿元;丰都县大力发展以肉牛、麻辣鸡为代表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肉牛产业综合产值超100亿元。

一、关于优化试点思路,差异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前期,我委制定印发了《重庆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农村产业延链工程、新型农民生活圈建设工程,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2024年,我委落实国务院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重大部署,先后印发《重庆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重庆市试点引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工作方案》等文件,部署推进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互促新路子。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迭代完善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鼓励试点区县特色化、差异化探索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市农业农村委会同我委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联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建设、潜力地区城镇化试点,努力打通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通道。

二、关于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小县大城核心依托水平

2024年,试点区县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构建了从生产—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聚焦榨菜、柑橘、脆李等重庆“土特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培育柑橘、羊肚菌、高山番茄、蜂糖李等“亩产值超7万元”的高值典型,形成一批具有山区特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围绕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目标,推进“土特产”加工由“初”转“精”,深挖“土特产”内在价值,实施“头羊计划”,打造爆品爆款,出台“黄金10条”“金融10条”政策措施,定期举办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推动特色产业延链增值、提质提效,巴渝“土特产”金名片影响力不断提升。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持续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贯通联动,健全完善全产业链条,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以发展壮大区县城工业园区(食品及农产品)为引擎,以因地制宜布局乡镇加工企业和初加工基地为纽带,以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基地为支撑,构建县乡村一体、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关于加强政策支持,提供强有力制度体系保障

前期,就业方面,大力支持试点区县促进高质量就业,布局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培养一批紧缺型产业技能人才,支持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搬迁农民优先入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共富产业园等,在场地租金、经营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教育方面,市教委引导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健全城乡帮扶激励机制,统筹国家定点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全市对口帮扶等优质资源,持续深化主城都市区到试点区县开展教育协作,加大对试点区县教育资金、项目、政策倾斜力度。医疗方面,市卫生健康委落实各项工作,持续完善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织11家三级医院127人对口帮扶城口县、秀山县等10个区县人民医院,会同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赴渝对巫溪县、城口县开展“组团式”帮扶调研指导,组织8家帮扶医院选派38名“组团式”帮扶人员,深化落实优质医疗资源“靠近老百姓”改革。住房方面,市住房城乡建委聚焦群众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2亿平方米,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新市民和青年人群住房保障进一步夯实。消费方面,市商务委推进落实城区商业“十个一”建设工程、乡镇商业“六个一”建设工程,提质建设一批区县城商圈,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培育一批乡镇商贸中心、乡镇农贸市场、品牌超市等消费场所,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消费扩容提质需求。下一步,各部门将继续协同推进“小县大城”等试点工作,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强“教共体”建设,持续完善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不断完善以区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强化城市空间建设布局,在强化小城镇支撑区县域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四、关于科学兼顾统筹,合理平衡“小县大城”试点与农村空心化问题

前期,统筹试点区县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加强行政村分类管理,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向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倾斜,支持试点乡镇培育中心村。下一步,我们将迭代细化村庄规划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村庄规划统筹作用,将重点规划类、特色规划类村庄作为规划自然资源系统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按需编制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或项目式村庄规划,用好“渝村规”应用,推进村庄分类及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乡村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小县大城试点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将鞭策我们抓实抓细抓好“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打造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积极推广。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

此复函已经我委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4日        

联 系 人:屈雄宇

联系电话:675750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