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34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赵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进程中,加大对两群地区支持力度的建议》(第0434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两群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快推动以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推动重庆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全市协调发展,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3月27日,袁家军书记主持召开渝东北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深化改革、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增进富民利民质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整体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能级,为山区库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加大对渝东北渝东南支持力度方面,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编制出台《“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支持18个山区库区区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构建“1+18+N”政策体系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区(县)联动协同、统筹调度,立足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现有的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基础条件,指导区县因地制宜制定“一县一策”高质量发展年度计划,分类引导区县城发展方向,差异化明确区县城发展路径。二是扎实推动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2〕37号),制定出台全市实施方案,指出要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区)富民新路子,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小而美”的精致区县城。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14%、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其中,山区库区城镇化率为55.33%,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增幅。有序部署实施“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工作,将渝东北渝东南符合条件的6个区县、4个镇纳入全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名单,引导产业、人口和要素向有比较优势的区县城、小城镇集聚。支持渝东北、渝东南50个项目纳入市级城市更新项目库,共获取银行授信60.7亿元。支持忠县磨子乡等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实施“一深化三提升”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2024年,主城协同区足额上解帮扶资金4.4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69个、总投资19.4亿元。产业协作项目到位资金49.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3.8%,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采购或帮助销售山区库区农特文旅产品7.1亿元,实现“四连增”;互派教师、医务人员628名,帮助山区库区培训医务人员4428名,为山区库区提供就业岗位5.3万个;实施科技协作项目45个,开展人才交流挂职112人等。四是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依托“两群”特色资源禀赋,有效利用渝东北、川东北、渝湘黔等毗邻地区资源,布局发展特色轻工、康养食品、服装加工、民俗消费品,打造消费品工业绿色生态加工基地。共建产业协作园区,通过合作探索“飞地建园”“景区共建”,在共建和运营模式、合作招商、产业共建、产业扶持、招工用工、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共同招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辐射带动性强的协作项目集中进入园区发展,建立主城都市区与“两群”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加大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对于年度两群地区排名前三的区县(开发区)给予100万元的奖补。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有价值,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统筹谋划推进。初步考虑,在做好“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谋划,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一县一策”深入推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指导两群地区区县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制定支持万州、永川建设重要城市副中心政策文件和支持黔江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指导意见,研究新一轮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优化迭代“一县一策”,对若干支持举措建立台账清单式闭环管理,推动相关任务落实落地早见成效。二是以万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牵引,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全面提升区县承载能力,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绿色发展,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三是以黔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促进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充分释放重点生态功能区作用,推动特色农业和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建设独具魅力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加大两群地区以产兴城扶持力度
一是持续完善“专班推进+政策包+项目库”工作机制,推动特色制造业培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支持山区库区各区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1个优势制造业,联动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特色轻纺等就业容量大的优势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立足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山区库区聚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三峡柑橘、巫山脆李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培育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三、强化两群地区各类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的争取力度,重点围绕重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加大对渝东北、渝东南的倾斜支持力度。二是强化用地保障。积极支持渝东北、渝东南的产业项目建设,根据项目建设时序等情况,主动介入、服务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高效做好重大项目空间和用地保障。三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强化城镇功能品质和对人口、产业的集聚能力,提升区县城城镇化水平,在两群地区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四是强化项目保障。强化“四个一批”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加强投资目标闭环管理。持续对已入库的市级城市更新项目,按照每年激励奖补名额分批给予政策支持。
您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将督促我们深化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大对两群地区的支持,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7日
联 系 人:伍雪怡
联系电话:67575680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