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建议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8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4-29

刘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0184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国网重庆电力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抓好“两高”项目源头防控、实施光储充一体化工程、开展碳资产管理、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建议事项均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抓好‘两高’项目源头防控”的建议

“十四五”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两高”项目源头防控工作机制。坚持以能效优先和保障合理用能、提高能耗要素服务能力为导向,引入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机制,研究提出支持能效水平高、单位能耗产出效益高,以及强链补链延链等项目优先用能,累计服务了263个项目合理用能,坚决遏制了“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政策要求,出台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焦化行业产能核实工作指南,常态化开展监管排查。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印发《重庆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渝环规〔2024〕2号)并对党中央、国务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进行贯彻落实,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中的应用,建立“两高”项目审批台账,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两高”项目的客观属性,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强化科学管理、精准施策,坚决遏制新增“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存量项目改造升级和依规淘汰,支持合规项目建设运行,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二、关于“关于实施光储充一体化工程”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推动能源供应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应用,2024年全面启动“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地区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鼓励用户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全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达120万千瓦,并通过重点实施老旧输配电线路、高耗能变压器两类更新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供应可靠性。同时,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壮大我市晶硅光伏、新型储能等产业规模,同步招引一批从事光储充一体化运行的技术及系统方案解决商,助力用能企业优化用能结构,减少传统能源依赖,逐步提升节能降碳质效。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单位持续推动市内能源结构优化,强化市内可再生能源资源挖潜开发,持续开展电网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积极支持光储充一体化工程在“两高”项目中的应用,降低“两高”项目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关于“开展碳资产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健全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通过“互联网+”创新实践,打造了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重庆“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印发了《重庆市“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办法(试行)》(渝环规〔2024〕7号),拟于近期印发《重庆市关于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对钢铁、化工、平板玻璃、石化等高耗能行业碳排放调节系数适当收紧,目前已有300余家碳排放量超过1.3万吨/年的工业企业被纳入碳市场交易管控范围,并对购入使用符合要求的市外绿色电力消费量的配额缺口企业,额外增加配额缺口量8%的碳排放履约抵消比例。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546万吨、2.18亿元,交易量居试点碳市场第四,为控排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和低碳转型提供了支撑。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加强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的碳市场,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开发CCER项目,指导企业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让企业实现有效减排并充分挖掘潜在的财务收益。

四、关于“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工作开展。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绿色电力省间外购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渝能源电〔2022〕77号)、《关于启动市内绿电交易工作的通知》(渝能源电〔2023〕49号)等政策文件,明确启动全市省间外购绿电及市内绿电交易,为绿电交易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强化政策宣传和交易组织,推进电力中长期市场规范发展,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分类引导企业合理选择绿电、绿证交易。截至目前,我市参与省间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10.2亿千瓦时,并于2024年底正式启动了2025年度市内绿色电力交易,推动市内12家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截至目前,市内绿色电力累计成交电量8.3亿千瓦时,绿电交易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加大对转型升级中的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企业使用绿色、绿电宣传引导,做好电力交易服务保障,形成节能降碳合力,助力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高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联 系 人:杨于镭

联系电话:67575744

邮政编码:4011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